奥匈帝国装甲队自成立之初就作为一单独的突击力量来使用,而不是伴随着步兵行动,这是来自于后世的经验。所以帝国的装甲队一开始就是尽可能地集中使用坦克,而不是把它分散到步兵队伍里去。
一支装甲队日常的维护和消耗绝不亚于一支分舰队,若不是由于李海顿的一力支持,估计它的大规模运用要等到各**方都认识到它的价值之后才会开始。在这一方面,奥匈帝国只不过比别人提前多走了几步而已。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杰利科决不允许在自己兵力弱于对手的时候一场战斗,一直以来他都在手上保持着对德国舰队的兵力优势。
涅戈万上将指挥着奥匈舰队于8月27日对英军重兵布防的直布罗陀要行了一次夜间炮击,虽然没取得什么成效,却令敦大为震惊。
战争行到现在,其规模和程早就超了战各方最初的预想和控制范围,即使是英国人,也被这场战争拖的国力衰竭,疲惫不堪。
随着突尼斯的陷落,英法联军在北非的形势日益恶化,英国不得不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印度调大批民地军队前往北非,以保证埃及的安全。为了减轻法国在阿尔及尔方面的压力,驻埃及的英军向昔兰尼加发起攻,于8月底攻克了托卜鲁克,德奥联军的攻势被止住了。
正因如此,坦克集团应该如何保持队形,如何发起集团攻及在攻的合和协调方面奥匈帝国的装甲兵指挥官们比其它国家理解的要一些。
横错的战壕却令能的雷诺pt-17发挥不应有的作用。
而且有迹象显示,德国舰队在最近会有大的行动,在这一时刻,他更不允许削弱自己的力量。最终,贝尔福妥协了,只给直布罗陀方面派去了四艘老式的前无畏舰,他也明白,如果杰利科输了,那么英国也几乎就输掉了整个战争。
真正利益最大的是隔岸观火的国人,大英帝国和法国人近百年来的攒下的家底,基本上都被国的银行家和军火商们搜刮一空。
为了合德国海军的作战计划,在李海顿的要求下,鲁登夫同意调由加尔维茨上将指挥的德国第12集团军北非,与奥匈军一起作战。在8月中旬,德奥联军采取行动,一举攻下了突尼斯。法国目前在北非只有少量的民地军队,本无法抵挡德奥联军的攻。
但就是这一,就造成了战场上的极大差距。
新任海军大臣贝尔福要求从杰利科的大舰队调四艘战列舰以加直布罗陀的防卫,却被这位本土舰队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本就担心实力不足的杰利科决不允许从自己手上再调任何的兵力,在他看来,本土舰队不能在海上遭受任何的失败,如果一但失利,那么英国的一切就完了。
于是他们反而现了退步,又回到了步兵坦克上去了。
...
仅此而已。